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电话:023—68593643、028—87686236
传真:023—88903780、028—87686236
邮箱:tielong666@sina.com
总公司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歇台子科园三路5-2-6-1号
 
 
文章详情  

全国人大代表崔鹏:为国际防灾减灾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崔鹏:为国际防灾减灾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为国际防灾减灾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

 

全国人大代表崔鹏:为国际防灾减灾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 打造以“我”为主、支撑国际减灾合作与重大减灾实战的科技支撑体系,既是我国防灾减灾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体现大国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重要内容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才能科学应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全国两会,长期从事减灾科学研究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将目光聚焦“加强国际减灾科技合作”,建议在携手防范应对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的同时,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成果”“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促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现实需求也是大国担当


近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报告称,气候变化正给自然界造成危险而广泛的损害,并影响着全球数十亿人的生活。

“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和灾害问题,尤其是应对极端事件、巨型灾害和跨境跨流域灾害,是世界各国必须长期关注的事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各方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但现有国际减灾合作机制和减灾能力难以满足全球减灾需求。”崔鹏说。

当前,规范化、标准化的全球自然灾害基础数据与信息缺乏,灾害信息共享与国际减灾合作机制不健全,难以高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崔鹏指出,目前,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现有的灾害基础信息和减灾技术无法满足应对巨灾的需求。在防灾减灾方面,各国基本是单打独斗,国际援助多以应急救援为主,缺乏国际减灾联动机制。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巨灾和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多发频发,不仅具有明显的‘黑天鹅’事件特点,还具有‘灰犀牛’事件效应。”崔鹏说。同时,由于巨灾和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的孕育、发生、演变十分复杂,搞清其“脾性”、掌握其规律是仍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崔鹏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生于忧患,我们党和政府对防灾减灾高度重视,中国人民在长期减灾实践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行之有效的减灾模式。打造以“我”为主、支撑国际减灾合作与重大减灾实战的科技支撑体系,既是我国防灾减灾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体现大国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重要内容。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正在规划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但一些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水平不足,沿线本身又是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易发多发区,如何保障工程建设和区域发展不受灾害侵扰是各方必须解决的问题。”崔鹏说。

 

在互促互进中攻克减灾难题

 

针对国际减灾合作现存的短板,崔鹏建议,聚焦全球防灾减灾重点区域、重点国家和核心攻坚区,牵头创建新型国际减灾合作机制,推动建立和完善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框架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同利益相关者协同一体的国际减灾组织框架和平台体系。重点推进建立信息传播、科学研究、减灾决策、灾害应急处置和灾害风险管理等合作机制,包括双边与多边国家共同创建常态化的灾害应对沟通协调机制、自然灾害防治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和险情灾情通报机制。

“特别是共同制定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短期、中期、长期防灾减灾规划,建立政府部门、企业界、科技界、社会组织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对话平台,设立自然灾害应急基金,促进兼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利益的市场化巨灾风险保险,探索自然灾害联防联控金融合作机制。”他说。

“要以‘我’为主,牵头设立国际防灾减灾大科学计划,聚集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和优势科技资源,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突破防灾减灾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及专业装备研发难题;开展防灾减灾国别研究,构建国际防灾减灾技术体系与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模式,为国内国际自然灾害风险防控提供解决方案;对接国家防灾减灾科技援外任务,探索、创新科技援外模式与关键支撑技术;突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构建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体系与模式,加强应用推广。”崔鹏说。

此外,崔鹏建议,牵头组建国际减灾研究机构和国际防灾减灾学会,推动国际减灾科技组织体系建设,构建全球减灾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国际减灾研究机构牵头实施国际减灾科学计划,注重防灾减灾高端国际人才汇聚培养;国际防灾减灾学会为全球防灾减灾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交流各国防灾减灾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效果好、适用性强、成本低的防灾减灾技术,共同促进国际防灾减灾技术进步,支撑联合国减灾战略实施。

上一文章两会代表委员话新城建

下一文章国务院安委办启动危险化学品企业老旧装置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

2008-2012 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重庆铁龙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歇台子科园三路5-2-6-1号 电话:023—68593643、028—87686236 传真:023—88903780、028—87686236
备案号: